昨天,大橋鎮焦山門村村民張惠良又把剛采摘下來的一批葡萄賣給了收購商。今年是他第一年采收葡萄,盡管 6畝葡萄地的產量還不高,銷售、種植上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但張惠良還是很高興。2013年拆除1000平方米違章豬舍后,他嘗試葡萄種植,張惠良從養殖戶變成種植戶,也在參與中看到生豬養殖業減量轉型給農村環境帶來的切實變化。
村道兩旁成片的田塊間已不見昔日那一幢幢突兀的豬舍,碧波蕩漾的河水旁,一個個垂釣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空氣中再也沒有異味,走到哪里都不太看得到黑臭河。南湖區持續兩年多的生豬養殖業減量轉型發展,已拆除近490萬平方米違章豬舍,復墾率超95%,許多農戶家房前屋后的豬舍被香樟、果樹等取代,農田間的豬舍重新變為菜地。
2萬養殖戶告別豬舍,有的到企業上班,有的從事生態循環農業,有的二次創業。養殖戶周根榮拆除 4000多平方米違章豬舍后,在外創業的兒子周凌峰站了出來,建起一個集苗木觀賞、盆栽售賣、農事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建起一片可自由呼吸、盡情玩樂的綠色森林。鳳橋鎮茜柳村村民陳顯林把拆了豬舍的土地翻耕后,四周堆高,灌滿河水,變成淺塘,開始種植紅菱。
勁頭十足的養殖轉產轉業戶活躍在南湖區“兩區”建設、生態循環農業、家庭農場發展中,帶動了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在南湖區的農業精品園、生態循環產業主體創建中不乏轉產養殖戶的身影,家庭農場更是成為許多退養養殖戶的再就業方向。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區已注冊的131家家庭農場中,有78家是生豬轉產轉業戶創辦。區農經局開展農技首席專家與轉產轉業家庭農場(戶)結對活動,通過政策導向,結對幫扶,今年11名農技首席專家與22家家庭農場結對幫扶指導,力爭把各個結對家庭農場(戶)做成試驗示范的樣板及全區農戶學習基地,帶動全區農業轉型升級。
種養比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使曾經彌漫在空氣里的豬糞味消失了。而深入村莊則會看見,農村環境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那些“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豬飼料廣告語不見了,河里的魚、蝦回來了。
緊抓違章豬舍拆除契機,南湖區美麗鄉村加快建設。今年在美麗鄉村建設達到“整潔型”標準的同時,開展美麗鄉村示范點和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建設。已確定把新豐鎮竹林村“新07省道”等18個示范點和新豐鎮“竹林—金章—橫港”等6條精品線列入2015年第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和精品線建設計劃。結合村莊布點規劃,以新社區、示范點、農業園區(精品園)、農家樂等為載體,實現在鎮轄區內各點串聯成線,沿線打造 “美麗公路”,進而串聯成區級精品線路。獸藥專家摘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