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出性皮炎表現為哺乳仔豬或剛斷奶小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患豬全身性皮炎可導致腹水和死亡。該病由豬葡萄球菌引起。這種病原菌正常情況下在皮膚中就存在,并不導致發病。當仔豬抵抗力較低或受到應激時導致突然發病,在傷口附近造成滲出性皮炎。致病葡萄球菌會產生毒素,其毒力型葡萄球菌產生的表皮脫落毒素是重要致病的決定性因素,這種毒素導致仔豬表皮細胞上層分離瓦解和壞死,致病菌在其中快速繁殖分泌出大量皮脂分泌物和漿液。豬葡萄球菌可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哺乳仔豬當中這種病通常為零星發生,不會對大群造成影響。但在初產母豬的仔豬和斷奶豬當中,這種病也會造成很大的問題。臨產前幾天,母豬子宮內的細菌會大量繁殖,造成仔豬在產道中被感染。
豬葡萄球菌對不利條件有很強抵抗力,并能在環境中存活很長時間。因此,徹底消毒對滲出性皮炎有很重要的作用。
滲出性皮炎可散發,也可現流行性。這主要取決于母豬是否有免疫力。免疫力在個體和群體中均很重要。實際飼養過程中常會發現寄入豬發病而其他豬不發病,也常會發現寄入豬不發病而本窩豬發病的現象。
臨床征狀:
5—6周齡的小豬通常在感染后4—6天發??;初生仔豬10日齡以后亦可發病。開始時,皮膚排出物多并呈紅色或銅色。首先在耳后、鼻上、腋部和肋部出現薄的、灰棕色片狀滲出物,在3—5天擴展到全身各處,其顏色很快變化為富含脂質。觸摸患豬皮膚溫度增高,被毛粗亂,滲出物直接連到睫毛上??沙霈F口腔潰瘍,蹄球部的角質脫落。食欲不振和脫水是本病特征。發病嚴重的豬體重迅速減輕并會在24小時死亡;通常在3—10天內死亡。病豬不呈現搔癢,發熱也不常見。同窩仔豬發病表現嚴重程度不同。耐過豬生長明顯變慢。
剖檢癥狀:
肝、脾、腎、心臟等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膿性壞死灶,淋巴結腫脹。
致病原因:
· 爭奪奶頭時仔豬鋒利的犬齒在其它仔豬的面部造成刺傷,可能引發該病。
· 仔豬吃奶時跪在地上造成膝部皮膚磨損也會誘發該病。
· 地面、產箱側壁、料槽表面粗糙造成皮膚損傷。
· 鐵制劑注射、斷尾、斷齒過程操作不當。
· 斷奶時發生的咬斗和皮膚損傷。
· 疥癬造成的皮膚損傷。
· 異常行為 - 咬耳、咬尾、吮吸肚臍以及其它咬斗。
· 母豬飼喂霉變玉米可導致仔豬發病
· 消毒措施不到位或不徹底可導致仔豬發病
治療和預防:
1、疾病極早治療效果最好,嚴重感染動物則可能不見效。全身性治療可減低皮膚病變的程度,使之僅發生淺層病變,并促進愈合過程。豬葡萄球菌經常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用抗生素或局部抗感染藥,如西曲溴銨等,以加速康復和防止感染擴散。治療必須持續5天以上。
2、對患豬進行注射治療,可選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強力霉素,頭孢噻呋,頭孢氨芐、頭孢拉定、壯觀霉素、林可霉素和青霉素等。
3、外敷用藥也有療效。可用氯霉素軟膏涂抹于揭去痂皮消好毒的仔豬皮膚上,或將患病仔豬浸入氯己定溶液中。
4、患豬會出現嚴重脫水,需口服電解質補液鹽進行補液。
5、預期發病前2~3天可注射長效抗生素作為預防措施。可采用長效青霉素或土霉素。
6、如果豬群中該病情況嚴重,可采用本豬群分離制備的疫苗對母豬進行免疫接種,分別于產前4周及2周對母豬進行注射,以便提高其初乳當中抗體的含量。
7、 如果初產母豬的仔豬問題嚴重,可采用交叉哺乳措施,讓新生仔豬采食老母豬的初乳,只需4~5小時就可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
8、 保證種豬飼料原料沒有霉變。
9、嚴格消毒制度,選用質量好的消毒藥
10、 母豬產前產后加藥保健有助于減少本病的發生,如康地寶康100—150克/噸添加。
從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
修齊初生仔豬的牙齒,保證圍欄表面不粗糙,采用干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先清洗、消毒,然后放進清潔、消毒過或熏蒸過的圈舍。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立即進行治療,有助預防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