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態制劑原理及發展方向
- 時間:2018-08-30 來源:研發中心 田玉虎
近年來,隨著人民對動物食品消費需求的增加,為有效預防動物疾病和提高飼料轉化率,藥物添加劑被大量使用在養殖過程中,同時也引起了細菌耐藥性和治療成本增加、免疫抑制和抗病力下降,藥物殘留增多等副作用,嚴重影響了肉質和食品安全。2016年7月26日我國農業部第2428號決定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動物促生長使用。而在近期舉行的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公布關于2018-2021年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尋找能夠替代抗生素的飼料添加劑原料成為畜牧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微生態制劑以其無毒無害無副作用且能明顯改善動物的生產性能被廣泛應用。
動物微生態制劑,是以正常動物體內或環境中對動物有益微生物為主要來源,經分離、純化、鑒定、篩選后確定的,再經發酵、濃縮、干燥、微囊化包被等一系列工藝制成的,用于調節動物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動物生長、提高生產性能,改善養殖環境的直接應用的微生物活菌或代謝產物制劑。
微生態制劑發揮作用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生物拮抗:益生茵通過空間競爭、營養競爭或代謝產生抗生素、有機酸、H2O2 等物質,有效抑制病原菌、腐敗菌在消化道的粘附,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減少胺、氨、細菌毒素、氧自由基等有毒物質合成,最終改善機體健康狀況;2、生物奪氧:一些需氧微生物特別是芽孢桿菌能消耗腸道內氧氣,形成局部厭氧環境,有利于厭氧菌的生長。例如,有些微生態制劑含有蠟樣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等需氧芽孢桿菌,雖然這些菌都不是腸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員,在腸道不能長期定植,但能迅速消耗氧氣,降低pH 值,促進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生長。3、調節免疫功能,抵御病原菌侵染:外籍菌群的免疫激活作用優于原籍菌,當外籍益生菌侵入動物腸道后可誘導宿主產生抗體和致敏的免疫活性細胞。主要通過活化腸黏膜內相關淋巴組織, 使SIgA抗體分泌增加,提高機體免疫力,誘導T、B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細胞因子。通過淋巴細胞再循環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統,使機體免疫力提高。4、促進消化吸收, 提高飼料轉化率:益生菌進入消化道后,可代謝產生乳酸、乙酸等有機酸以及水解酶、發酵酶和呼吸酶等。這些物質可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蛋白質、脂肪和復雜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的消化與吸收。益生菌合成的多種維生素,如葉酸、泛酸、核黃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 等可提高鐵、鈣等礦質元素的吸收和機體構成成分的合成,使生產性能提高。
當前市場上微生態制劑琳瑯滿目,但也具有很多的問題和缺陷:1、缺少統一的國家標準和規范、有效的鑒定方法、菌量未達到要求、生產工藝不穩定等,產品質量良莠不齊;2、抗逆性較差,經過飼料高溫制粒、經過胃酸膽鹽等消化作用,活力損失較多,難以達到使用效果;3、保質期短,不耐儲運,長時間保存菌量下降較多、失去活性;4、出廠價格較高,導致養殖成本明顯增加,不易廣泛應用于養殖終端使用。
為了有效的使用微生態制劑,達到替抗和減抗的宏偉目標,未來微生態產業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展:1、建立微生態檢驗和鑒定標準,保證產品的穩定性;2、通過基因工程或者物理化學誘變,進一步提高菌種的優勢性能,比如產酸或產酶性能;3、改進生產加工工藝,比如通過有效的輔料包被工藝提高菌種的抗逆性,逐漸符合畜牧養殖的要求,保證產品的功效;4、提倡產品形式多樣化,比如可以通過液體和固體發酵飼料提高菌的含量,減少終端使用成本;5、通過菌種篩選和組方,創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比如抗腹瀉、防便秘、脫霉菌毒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