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與流行病學
雞壞死性腸炎是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觸性傳染病,本菌屬于革蘭氏陽性菌,兩端粗大鈍圓,無鞭毛,不能運動,能產生莢膜;在厭氧條件下能在鮮血瓊脂平板上形成大而圓的菌落,并有β溶血。其產生的毒素,如α、β毒素是直接的致病因素。該病原在自然界廣泛存在。
肉雞、蛋雞均可發生,尤以散養、放養雞和育雛和育成階段的籠養雞多發;肉用仔雞發病多見2~8 周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多發。該病的發生多有明顯的誘因,如雞群密度大,雞群可接觸糞便;料槽和水槽衛生條件太差,料槽有飼料板結;在全價日糧中含有劣質的動物性蛋白;雞群有球蟲病的發生等等等均會誘發本病。
(二)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粗亂,食欲減退或廢絕,發病早期表現為水瀉,隨著病情的加重,排黃白色稀糞或排黃褐色糊狀糞便,臭糞;有時排紅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樣糞便,有的糞便混有血液或白色腸粘膜組織;多數病雛不顯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產蛋雞多于夜間急性死亡。慢性病例生長遲緩,排石灰水樣稀便,肛門周圍常被糞便污染。
(三)特征性剖檢病變
病變主要在小腸,尤其是空腸和回腸部分;小腸顯著腫粗至正常的2~3倍,擴張、充滿氣體;腸壁充血、出血或因附著黃褐色偽膜而肥厚、脆弱。剝去偽膜可見腸粘膜有卡他性炎到壞死性炎的各種變化;腸內容物少而呈白色、黃白色或灰白色,有的病例成血色或黑紅色并有惡臭。早期感染病例只能見到回腸、直腸段腸粘膜有米粒大小、似痱子狀壞死灶,這類雞主要怕表現為水瀉。
(四)圖譜
蛋雞壞死性腸炎漿膜面可見斑駁的壞死灶
壞死性腸炎蛋雞肝臟布滿針尖大小的黃白色壞死灶,脾臟點狀出血、腫大
壞死性腸炎感染后,腸管腫粗
感染壞死性腸炎后腫粗的后端回腸
回、直腸段腸粘膜壞死、脫落
后端回腸粘膜出血、壞死
(五)預防與控制及其注意事項
網上或地面平養時,需控制飼養密度,及時的清理糞便和更換墊料,并注意防止球蟲病的發生;注意料槽和水槽衛生,如果水槽有漏水現象,注意及時維修;不使用腐敗、變質的動物性飼料和毛皮下腳料作為飼料原料;保證飼料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C的供應(迅達康蛋禽專用維生素預混劑 普樂舒飲水),以滿足腸粘膜的自我更新和修復需要;雞群感染疾病時,及時的改善飼養條件的不足,并使用敏感的藥物喂服,以控制病情。
壞死性腸炎藥物治療組方:
A、治療方案:博美欣,球舒克,暢樂康
B、藥物組方:博美欣,球舒克,暢樂康
C、組方分析:博美欣治療腸炎,球舒克治療球蟲,暢樂康修復腸粘膜,促進病后恢復。
上一頁:傳染性支氣管炎與大腸桿菌的混感防治方案 | 下一頁: 肉雞新城疫支原體大桿混合感染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