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的原因
1、母豬分娩環節的人為感染
母豬通常在夜間分娩,對于規模化豬場中的接產人員來說,在2-3d的時間里,完成數百頭仔豬的生產任務??斷奶、斷尾、斷齒、打耳號。同時要填寫正確生產記錄或按照程序進行超前免疫,的確是一項繁瑣而單調的工作。當母豬產道狹窄、生產無力、分娩時間過長或確認母豬是否產完時,接產人員會被迫利用手工助產,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或接產人員未能對手臂進行正確消毒時,外界異物或微生物隨之進入子宮造成感染。
2、產后感染
母豬產后,體質贏弱,子宮頸口在產后長達十余天不能完全閉合。同時,仔豬在這段時間里,最易發生腹瀉性疾病,如果產房消毒不利,就會加大母豬產后感染子宮炎癥的可能。
3、人工授精過程的感染
當前人工授精技術在規模化豬場被廣泛應用,該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公豬的飼養成本和繁殖疾病的傳播。但是,過多的人為干預也增加了母豬感染子宮炎癥的可能,在具體操作中,外陰的清洗、2-3次的授精過程、輸精器的潔凈程度、輸精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和陰道機械性損傷,都是子宮炎癥感染的誘因。
4、母豬進行戶外運動時感染
規模化豬場有專門的運動場,以供后備母豬和久不發情的經產母豬進行戶外運動,借助光照、運動、溫度等綜合條件,刺激母豬生殖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母豬在運動場中,追啃、嬉戲,常常使身體粘滿污泥,尤其當運動場中存留積水時,豬體污染情況更加嚴重。事后若飼養人員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清洗,就極有可能造成處于隱性發情期內的母豬子宮感染。
二、對策
1、管理制度的改進和落實
首先從制度上明確繁殖工作是配種人員、接產人員、產房管理人員三方共同的責任,以改變傳統的三方各自獨立的責任劃分。制度的制定以母豬子宮炎癥的發生百分比為標準,接產人員對產房管理人員負責,產房管理人員對配種人員負責,配種人員對母豬產仔總數和非正常淘汰率負責的方式進行,使母豬的生殖健康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保障,從而在制度上控制子宮炎癥的發生。
2、子宮炎癥的治療
由于子宮炎癥治療周期長,病情容易反復,愈后繁殖力低下等客觀原因,而成為困擾豬場技術人員重要疾病之一。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該病的病理特征,并形成了自己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
(1)子宮炎癥前期炎癥局限在子宮內部,全身癥狀不明顯,此時是治療該病的最佳時期,且治愈率非常高,處方為:先用0.1%-O.3%KMnO#-[4]進入子宮反復沖洗,之后肌注50-80 IU的縮宮素,以促進沖洗液的排出,最后灌入5%甲硝唑溶液、氯霉素、林可霉素、慶大霉素、Vc,必要時反復2-3個療程。
(2)子宮炎癥中期炎癥擴散,引起發熱、便秘、厭食為主的全身性癥狀,此時治療在采用上述處方的基礎上,增加異丙嗪+柴胡以解熱,拌服植物油以潤腸,增加胰酶+NaHCO#-[3]等制劑以調理胃腸,進行大處方的處理,以控制病情的惡化。
(3)子宮炎癥后期母豬已經以高滲性脫水、絕食、惡性體質、虛熱等為主要臨床癥狀,此時對規模化豬場而言已失去治療價值。
3、討論
子宮炎癥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子宮生殖道疾病,本文討論的是技術和管理層面上造成的子宮問題,以萬頭豬場為例,按母豬群5%的發病率,對發病母豬80%淘汰率計算,豬場1年就額外造成2O頭繁殖母豬和近400頭左右仔豬的損失,加上發病過程中飼料浪費、藥物損耗和其他費用,使豬場1年的損失額高達十余萬元,而解決這個問題就務必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制度的落實,來控制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是疾病的治療,以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