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筆者與湖南省湘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湘潭縣中路鋪鎮鄉鎮站工作人員到一規模養殖戶家中共同會診一例外購仔豬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經多種藥物治療無效、造成嚴重死亡的病例。根據當時臨床癥狀和初步解剖情況,做出由于豬瘟免疫失敗造成非典型豬瘟的診斷結果,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案,經過治療,沒有取得療效。2014年10月19日,筆者將病豬送至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院,通過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測,最終確診為豬鞭蟲病。
一、流行病學調查
1.發病情況。養殖戶8月9日從衡山縣長江鎮某大型養殖場一次性購進198頭外三元仔豬,體重平均10千克左右,集中在一棟欄舍飼養。購入后第10天開始發病,到病發第三天,購入的大部分仔豬都發病,主要癥狀為腹瀉,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廢絕,口渴喜飲水,體溫在39.5~40.5℃,耳尖和四肢發冷,使用各種抗菌、抗病毒藥物及中草藥、微生物制劑等治療無效。考慮到飼料營養方面的問題,改用鄭州新農人集團生產的“成就120”飼料,腹瀉癥狀得到了短期的控制,但過了幾天后又開始腹瀉,并且再也無法控制。隨病情進展,拉稀更嚴重,后期體溫下降,呼吸、心跳加快而無力,臥地不起,眼結膜發紺,最后因衰竭陸續死亡40多頭。
2.免疫、驅蟲情況。購入前豬群免疫情況不詳,購入后第七天,每頭豬肌內注射1頭份豬瘟活疫苗,沒有進行驅蟲。
二、臨床癥狀
豬群扎堆而睡,精神不振,被毛枯燥,皮膚蒼白,弓背縮腹,走路搖晃、行走無力,尾根和肛門周圍沾滿糞便;水樣腹瀉、腥臭,并混有黏液、氣泡和未消化的飼料,顏色有紅的、黑的、黃的、白的;嚴重者出現眼窩下陷、消瘦、皮膚無彈性等脫水癥狀。
三、病理剖檢
1.在養殖戶家中的解剖情況。剖檢的兩例病豬均極度消瘦、被毛粗亂、可視黏膜蒼白,剖檢變化主要表現為盲腸充血、出血、腫脹,間有綠豆大小的壞死灶;結腸病變與盲腸基本相似,腸內容物稀薄且惡臭;盲腸和結腸表面可見米白色結節;腸黏膜充血出血糜爛呈暗紅色;腸系膜淋巴結呈髓樣腫脹,腸系膜成膠樣浸潤;肺臟大面積肉樣變化;肝、脾、腎等其他組織器官未見病變。
2.在湖南農大動物醫院的剖檢情況。病豬表現飲欲、食欲尚可,外觀瘦弱不堪,皮膚蒼白貧血,無皮下出血、瘀血點,解剖發現心、肝、肺、腎等主要臟器無病變,脾臟邊緣有細小的不太明顯的出血性梗死點;膀胱無出血點,但有一個拇指大小腫脹,劃開里面是膿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結無明顯病變;主要病變在腸道,發現大量的白色蟲體,集中,小的有0.3厘米,大的有2厘米,盲腸周圍的回腸、結腸同樣有蟲體,但結腸稍多于回腸;豬盲腸呈慢性黏膜炎癥。
四、實驗室檢測及診斷
1.檢測方法。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測。將采集的新鮮糞便取10克放在平皿或燒杯中,用鑷子或玻璃棒壓碎,加入10倍量的飽和鹽水,攪拌混合,用60目糞篩過濾到平管中,使管內糞液平于管口。靜置30分鐘左右,用蓋玻片蘸取少許,放于載片上,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2.檢測結果。檢查出蟲卵,呈腰圓形,兩端有塞狀結構,殼厚,外殼光滑、黃褐色,與鞭蟲蟲卵外形一致。3.診斷意見。結合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及剖檢病變和實驗室檢測,確診為豬鞭蟲病。
五、治療過程與療效監測
1.使用左旋咪唑治療及療效。用左旋咪唑進行驅蟲,劑型為片劑,劑量每片25毫克,治療用量為16毫克/千克體重,使用方法為:早上空腹拌料飼喂,連用兩天。用藥三天后,臨床上仍表現為腹瀉,體質較弱病豬仍陸續死亡,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再次采集新鮮糞便送至湖南農大動物醫院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糞便中仍有大量的鞭蟲蟲卵,并且發現成蟲。結合臨床表現,證明使用左旋咪唑片劑,通過口服給藥途徑治療豬鞭蟲病,效果不明顯。
2.聯合使用芬苯達唑與伊維菌素治療及療效。改用江西新世紀民星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0%芬苯達唑、0.4%伊維菌素預混劑,每200克拌料 160千克飼料(按使用說明書為1∶1000),連續喂5天。發現病豬食欲明顯好轉,沒有新增病例,沒有新增死亡,腹瀉癥狀明顯緩解。再次采集新鮮糞便送至湖南農大動物醫院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糞便中只有少量鞭蟲卵。
繼續按以上飼喂方法給發病豬飼喂20%芬苯達唑、0.4%伊維菌素預混劑,連喂7天后,養殖戶來電告知幸存的80來頭發病豬,已完全康復,生長狀態良好。且再次采集新鮮糞便進行檢測,未檢測到鞭蟲卵。由此可見,豬鞭蟲病使用芬苯達唑與伊維菌素聯合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六、分析與討論
1.隨著飼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全部采用工廠化生產,很少直接飼喂青綠飼料,豬舍全部采用水泥地面或塑鋼地板,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豬寄生蟲病的流行和危害已經發生很大改變。過去一些比較常見的、重要的寄生蟲病,由于可以使用越來越多的有效藥物進行防治,均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加之寄生蟲病多為慢性消耗性疾病,很少像豬瘟、藍耳、口蹄疫等烈性傳染病那樣造成豬只大批死亡,所以在管理中經常被忽略。本文所述的豬鞭蟲病,起初被誤診為豬瘟免疫失敗造成的非典型豬瘟,正是此原因,導致病情延誤,損失增加。
2.豬鞭蟲病的傳播途徑是豬吞食感染性蟲卵,鞭蟲卵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極強,成蟲對藥物的耐受性高于其他寄生部位的胃腸線蟲,所以一年3~4次的驅蟲方案以及常規的驅蟲藥物(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左旋咪唑等)并不能對鞭蟲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陽性豬場,仍存在反復發病甚至嚴重感染的可能。因此必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3.從豬鞭蟲感染的年齡分布情況來看,小豬是易感者;從豬場的生產流程來看,母豬是小豬最主要的寄生蟲感染來源。因此,母豬與小豬是防治重點。做好母豬與小豬驅蟲工作即能從源頭上杜絕豬鞭蟲病的發生和散播。
4.選擇抗鞭蟲藥物的原則是高效、低毒、廣譜、價廉、使用方便。苯并咪唑類藥物(芬苯噠唑或阿苯達唑)是比較理想的驅蟲藥。伊維菌素和苯并咪唑類藥物聯合使用效果更佳。伊維菌素對線蟲、昆蟲、螨的成蟲和幼蟲具有高效驅殺作用;芬苯噠唑不僅對胃腸道線蟲的成蟲和幼蟲有高度的驅蟲活性,而且對片形吸蟲和絳蟲亦有良好效果,還有極強的殺蟲卵作用。本案例也充分證實了這兩種藥物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