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專家表示,蛋雞開產初期(120—150日齡之間)經常出現口渴,飲水量增多,水樣糞便并夾雜著部分未消化的飼料,糞便不成型,精神狀況較好,采食基本正常,蛋殼顏色稍淺,產蛋率上升緩慢,病程短的15天左右,有的可長達60天。用抗病毒藥+抗生素治療暫時有效,停藥后又復發。當產蛋率上升至75%~80%時,拉稀癥狀逐漸減少。這種情況屬于非病原性初產蛋雞腹瀉,主要是由于育成期和初產期飼料和飼養管理不當造成的。
原因分析
1、育成后期(12周),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能過高,粗纖維含量越高,開產初期拉稀持續的時間越長。粗纖維含量過高是初產雞拉稀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原因。
2、初產蛋雞過早更換產蛋高峰料,高峰期料里含有較高的鈣、磷等,由于產蛋量少,需鈣、磷少,飼料中過多的鈣、磷由腸道進入血液后,通過腎臟排泄,過量的鈣、磷超過雞的腎臟的排泄能力,加重腎臟負擔,造成雞群水樣腹瀉。
3、飼料中粗蛋白含量過高或豆粕熟化不夠,也可刺激腸道蠕動加快,引起初產蛋雞水樣腹瀉。
防治措施
1、降低初產蛋雞育成后期的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不添加米糠,將麩皮的添加量控制在10%以內,可多添玉米,這一措施非常重要,可有效預防開產初期水樣腹瀉的癥狀。
2、初產蛋雞一定要飼喂預產期料,17周齡起,將育成期料換成預產料,在18周齡時再把產前料換成產蛋期料,而且應在5-7天內換完產蛋期雞料,以防飼料中含量較高的石粉和粗蛋白對其腸道造成刺激。換料過渡時在飲水中添加優質電解多維3-5天,可以修復腸道粘膜損傷,提高采食量。
3、對發病雞群適當減少飼料中鈣質的添加量,并在飼料中投入0.2%碳酸氫鈉,在飲水中添加0.1%的維生素C,連續服用7~14天,減輕腎臟負擔,緩解腹瀉癥狀。同時在飼料中加入微生態制劑,調理腸道菌群平衡,加強發病雞群的飼養管理和日常消毒工作,防止繼發感染其它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