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養本地土種豬,還是養三元雜交豬或二元雜交豬,應在充分考察當地消費市場的基礎上,做出明智的判斷。一般來說,土種豬雖然生長慢,但肉質好,風味獨特,在偏遠地區仍然有較大的市場;“杜大長”、“杜長大”等外三元雜交豬,瘦肉率高達62%~64%,最受城市居民歡迎,日增重達700克~900克,料肉比為2.6∶1,經濟效益十分突出,適合城市郊區及主要交通沿線地區飼養;二元雜交豬和內三元雜交豬肉質雖然比不上外三元雜交豬,但符合農村大眾的烹調習慣和口味,適合廣大農村消費市場。
選擇最佳模式
專業化養豬方式有專業育肥模式、全程飼養模式、養育子豬模式,選擇什么樣的經營模式,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專業育肥模式,即專門飼養育肥豬。其主要優勢在于生產方式比較單純,設備和技術要求不高,固定投入少,資金周轉快;同時飼養周期短,從投入到產出只需要3個月~4個月,有利于靈活安排生產,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生產規模,市場風險稍小一些。主要缺點是子豬來源不穩定,容易受市場影響,對子豬的健康把握不準,容易將疾病引進豬場。
全程飼養模式,即從種豬生產、子豬繁育到育肥出欄一體化。其主要優點是可以獲得子豬和育肥豬兩部分收益,利潤空間最大,這種自繁自養的模式,生產計劃性好,有利于設備、人力、物力的充分利用。但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生產周期長,從種豬引進到初次出欄肥豬獲得效益,大約需要1年的時間,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市場風險很大。
養育子豬模式,即專門飼養繁殖豬群,出售過了保育期的小豬。其主要優點是流動資金投入少,資金周轉快,回報率高,收益比較穩定,有利于疾病預防和控制。但采用這種生產模式,要建造種豬舍、妊娠母豬舍、哺乳母豬舍和保育子豬舍,豬舍結構復雜,要求設備齊全,還要花大量資金購買種豬,所以固定資金投入很高,對飼養管理技術要求也比較高。
尋找市場規律
生豬市場價格的波動,受飼料、種源、疫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因素基本沒有什么規律可言。從總體上看,豬肉價格變化是生豬市場風云最為重要的前導和牽引,而豬肉價格的變化卻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情況下,豬肉價格會在“五一”前后出現一個幅度不大的提升,“十一”左右會出現一個幅度稍大的提升,元旦前后會出現價格高峰,這與城里人的過節習慣有關,因為豬肉的最大消費群體在城市。農村百姓院子里一般會養家禽和一兩頭豬,不會對生豬市場價格的變化帶來很大的影響。在一般的飼養條件下,從子豬出生到肥豬出欄,大約需要160天~180天的時間,只要選購合適的小豬或中豬進行育肥,趕上“五一”、“十一”、元旦這幾個好行市,就能獲得理想的養豬效益。當然,這僅僅是一般規律,大的市場機遇還受很多因素影響。
把握合適商機
2007年夏季開始,豬肉價格步步攀升,出欄肥豬和出售小豬,利潤都相當可觀,但不能盲目增加養殖規模。因為種豬、子豬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若售出是好消息,但購進成本太高;政府已經開始進行豬肉市場干預,肉價下滑已成定勢,若飼料原料攀附漲價,出售生豬的利潤肯定就要變小。所以,把握商機要綜合考慮政治、經濟、市場等多種因素,不能僅僅將眼光盯在價格標尺上,也不要無限度地膨脹期望值。
我國規模養豬的成本主要在于飼料投入,飼料費用約占養豬成本的70%~80%,與先進國家的50%相比有很大差距。比較而言,豬糧比價在5.5∶1至6.5∶1之間,養豬比較合適。比價過高或過低都不是好現象,過低,養豬投入偏高、利潤偏少,甚至賠本;過高,利潤豐厚,但容易出現大的回落,風險仍然很大。準確把握養豬行業的商機,子豬的市場行情也不可忽視。